“近因效应”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,与“首因效应”相反,是指在多种刺激呈断续性出现的时候,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最近一次出现的刺激。表现在人际交往中,即我们对他人最新的认识占据主体地位,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,也被称为“新颖效应”。
受近因效应影响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屡屡发生,一个一直作恶的人,突然幡然悔悟做了一件好事,大家会迅速原谅他之前做的恶事,为他所感动,对他赞不绝口。而之前一直做好事的人,突然不小心做了一件错事,大家就会对他口诛笔伐,全然忘记他之前做的好事......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都是“近因效应”。
最后的印象,往往是最强烈的,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各种因素,这就是近因效应。它同首因效应相反,使人们更看重新近信息,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作出判断,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,从而不能全面、客观、历史、公正地看待问题。
因此,近因效应其实是一种偏激的认知方式。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,要懂得用近因效应与他人良好的相处,但也要时刻提醒自己,不要落入这些心理陷阱中。在相处过程中要全面、客观地去认识他人,不要仅凭近期的印象就轻易地对他人下结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