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格马利翁效应,又称罗森塔尔效应、期望效应。它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,指的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的影响,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、钦佩、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。别人对自己寄予什么样的期望,自己就会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去发展。
|
1968年,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·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某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。
在新学期初,罗森塔尔和他的研究团队来到一所小学,他们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的学生进行煞有介事“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”,然后,列了一个“拥有优异发展潜能”的学生名单给教师。并且,他们再三叮咛,虽然这些学生的发展潜力比同龄的孩子要高,但还是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,不要让这些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。
|
事实上,这些孩子并不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,而是随机抽取的。当然,“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”显示他们“拥有优异发展潜能”的说法也是假的。
一年之后,罗森塔尔回到这所学校,发现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学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期末考试分数甚至比一年前高出了好几倍。
这一结果表明,正是这些教师对学生的期待,使得学生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、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。教师的期望会传递给被期望的学生并产生鼓励效应,使其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变化。
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:赞美、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,它能改变人的行为,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、赞美时,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,从而增强了自我认同,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,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,以避免对方失望,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。
当然,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暗示,因此需要适可而止,如果寄予的期望过大,甚至于超过对方的能力范围的话,就会给对方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,令对方产生恐惧,最终适得其反。
|